永泰便民网 发表于 2016-11-22 10:20:37

永泰赤水村金潭自然村,凤鸣岐山启文运 龙吟金潭开新篇

大山环抱中,云深不知处,隐藏着一座小村落。几度山花开,几番朝代更,这里却一直延续着几乎一成不变的山居岁月。
  这座小山村,就是永泰县嵩口镇赤水村金潭自然村,它地处嵩口古镇和石牛山之间,是一座有着奇石、巨松、青山、秀水的小山村。

凤鸣岐山
  金潭村很小,最鼎盛时,户籍人口也不超过500人。
  金潭村很大,最鼎盛时,田地林产遍布周边,每年光地租收入就有近千担稻谷,号称“千租村”。
  金潭村的民居,都是依山势而建,高低错落,星散在一座名叫岐山的小山坡上。
  金潭村最气派的房子,就叫“岐山厝”。厝在全村最高点,由一条石砌小道通到山下。小道有360级石阶,寓意一年360天,每天都步步高升。事实上,岐山厝的主人的确曾创造过辉煌。
  金潭村民都姓黄,祖上是清初由毗邻的仙游县迁来。据说,祖上刚迁来时一文不名,靠给当地大户人家打长工为生。到第二代黄其信兄弟时,家道忽然兴旺。兄弟二人买田置产,种油茶开油坊,租田亩收地租,又外出嵩口镇做生意,一时财源滚滚,成一方巨富。
  乾隆年间,开始修建岐山厝,厝名是借用了“凤鸣岐山”的典故。厝占地5080平方米,有60多个房间,两层三进八大扇建筑,器宇轩昂,气象不凡。
  赤水村村主任黄开慧告诉记者,厝中铺设廊沿的条石,最长的有22米,宽也有0.6米,重达上千公斤。这么大的条石,全凭人力从近百里外的梧桐镇运来。抬条石的队伍延绵好几里路,后面还跟着戏班子,一路吹吹打打,逶迤前行。天晚歇息时,戏班子就地摆开阵势唱起戏来,引来八方百姓围观。
  厝中所用柱础石,形状各异,有方、圆、八角等形状,有的还刻有精美的松竹花鸟等。而雕工的工钱,是按琢下的石粉重量兑换成等量金条来计的!
文运初启
  清咸丰五年(1855年)的某一天,鞭炮声、锣鼓声打破了宁静,山村有喜了——黄其信的公子黄乃清乡荐中式!
  清时科举,每三年举行乡试,相当于省级的高考。而乡荐,是在非乡试年间,由各州、县举荐的贡生参加的统一考试,中式者,由一省学政(相当于教育厅长)颁发牌匾。这天,就是时任福建学政的吴保泰为黄乃清颁发“文魁”牌匾的日子。
  黄氏兄弟十分重视以诗书传家,他们在岐山厝前厢房,专门建了一座书斋楼,供子弟读书习文。同时,他们还在村口不远处,修建了一座学堂,。此后几十年,黄家先后出过十八位有名的读书人,所以,金潭村又有“十八秀才村”的别称。
  黄乃清名启运,民国版《永福县志》载:黄乃清,以明经任漳浦教谕。性严正,家庭肃穆如朝廷。曾因官捐事谒县令,责之“借题发挥,博长官欢”,县令因此止捐事。正是从他起,金潭村文运开启,读书之风代代相传!
龙吟金潭
  金潭村前,有三溪环绕,左边金潭溪,中间黄溪,右边为后溪。后溪有龙潭,传说张圣君在此与蛇妖大战三天三夜,终将蛇妖斩成三截,为民除害。
  张圣君诞生于嵩口镇月洲村,一生悬壶济世,斩妖除魔,保境安民,成为海峡两岸及东南亚居民笃信的神明。
  金潭村还是革命老区基点村。这里山高林密,当年是闽中游击队活跃的地方,闽赣省委也曾在这里建立根据地。
  在金潭村,传统建筑占村庄建筑总面积的比例达到近90%。东南乡建公司资深建筑师张明珍认为,金潭村的这些传统建筑,传承了宋代乡村建筑的形制,在选址、用料等方面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这是一笔珍贵的遗产,值得后世加倍珍惜,悉心保护,再开新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永泰赤水村金潭自然村,凤鸣岐山启文运 龙吟金潭开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