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便民网 发表于 2019-5-8 09:25:39

永泰梧桐“袖珍”山村绿意浓 守住古朴留住乡愁

http://www.fjytxww.com/images/attachement/jpg/site2/20161104/507b9d3c221e19862e9e0c.jpg  这座铳楼,建成于清光绪17年  “就剩我们后元宫村还在,其他4个都荒废了。”站在一座小山包上,陪同的小温告诉我。  这里是永泰县梧桐镇后溪村后元宫自然村,小温的家就在这里。近段时间,他在为家乡申报“中国传统村落”而奔忙。  后溪村原有包括后元宫在内的5个自然村,最近二三十年来,其他4个自然村的村民陆续外迁后,再也没有回归,村庄也先后湮没废弃在荒草杂树间,只有后元宫村顽强地生存下来。眼前这些依山傍水建成的古民居,以及那些祖辈流传下来的传统民俗,让人可以穿越时光隧道,领略那时古朴的乡村风貌,感受浓得化不开的乡愁!  “袖珍”山村  明天启年间(1621年~1627年),温氏祖先从一山之隔的仙游县高阳村迁至后元宫村。从此,无论岁月如何流逝,世事如何变迁,温氏一脉就在此繁衍生息。  后元宫村户籍人口仅232人,算是一个“袖珍”山村,但这里有着极为丰富的森林资源,全村面积23902亩,其中耕地115亩,建筑面积30亩,其余全为林地。照此算来,森林覆盖率竟达惊人的95%以上!  在中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省份是福建;在福建,永泰的森林覆盖率名列前茅;而后元宫村,无疑是全国最绿的山村之一!  大山是慷慨的。春采竹笋,夏觅菌菇,冬榨山茶油,大山养育了祖祖辈辈的后元宫村人。如今,仅采摘苦笋一项,每年就可为村民带来20万元左右的收入。  守住古朴  清光绪11年(1885年),一条坏消息在村里炸开——温光都被土匪绑架了!  温光都是村里第一个举人,做过侯官县令,后提任州司马,领福州知府衔。土匪狮子大开口,索要赎金5000两银子!温氏族人好不容易凑足银两,派出12名精壮汉子,挑着沉重的银担,翻山越岭送到德化匪窝,才把人赎回来。  因为地处深山,土匪常来袭扰。为防范类似事件的发生,村民在村口建起易守难攻的庄寨,村里也建起好几座铳楼。铳楼的墙体厚度超过80厘米,墙上开有外狭内阔的瞭望窗,四周凿有射击孔。一旦土匪袭来,村民可迅速躲进山寨或铳楼,凭险据守,击退土匪。  如今,山寨已经倾毁,几座铳楼也仅余2座,但村里大部分古民居完好地保存了下来,且全村没有一座钢筋水泥房屋,几乎原汁原味地保留了清时的乡村风貌。  留住乡愁  后元宫村还传承了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较有特色的有四月元帅诞辰社戏、八月中秋铺路、冬至扫墓以及每月初二、十六做牙祭等习俗。村里手工技艺发达,仍有一批篾匠、木匠、石匠、箍桶匠等手工艺人及地理堪舆传人等。  更难能可贵的是,后元宫村民对保留古文物的态度。“文革”期间,有几座古厝被人拆毁变卖;前些年,村里一棵百年桂花树被毁。对这两件事,村民至今耿耿于怀,大叹可惜!  为了守护大山,村里还安排了6名护林员,每天巡山不辍。他们,小心翼翼守护着祖先留下的丰厚遗产,守护着养育他们的大自然。  这里不仅有大山,还有一座库容量极大的水库;这里还是革命老区,村口立有一块由福建省老领导程序题写的“中共福建省委旧址”的石碑。  村民们也有期盼。他们盼望通往大山之外的山路能够拓宽,盼望那条跨越青龙溪的危桥能够改建,盼望在留住乡愁的同时,也把日子过得更加富足、美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永泰梧桐“袖珍”山村绿意浓 守住古朴留住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