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永泰便民网

父母脖挂2万元欲换女儿看望 每天一百多个电话遭拒

[复制链接]
查看: 17161|回复: 0
发表于 2013-9-26 15:4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QQ截图20130926154355.png

每天100多个电话给女儿,女儿不接;脖子上挂着2万元钱找女儿,想用钱换女儿的探望,也无果。无奈之下,这对老夫妻将女儿告上了法庭。

近日,福建省首例父母状告女儿不履行“常回家看看义务”的民事诉讼在云霄法院城郊庭成功调解,女儿最终愿意每月三次回家探望,而父母则放弃赡养费的诉求。

调解成功的背后是法官的一声叹息:常回家看看,入法还要入心!

思女心切的老父母

脖子挂2万元想换女儿看望

黄老伯1940年出生于缅甸,关阿婆1956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均是华侨,现住云霄县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

两位老人有一个女儿,女儿婚后曾和老人约定留在常山照顾老人,但后来女儿、女婿迁居到30多公里外的云霄下河乡梅林村。两位老人说,女儿很少来看望,就算有来,也是一会儿就走,后来就不再联系。思女心切,他们每天打电话给女儿,多的时候一天100多个电话,女儿均未接。

老人还多次电话报警,希望警方帮助找女儿;其间还多次前往下河乡梅林村找女儿。据介绍,两位老人报警时,脖子上竟挂着所有积蓄2万元,他们想把钱给女儿,换女儿回家看看。

今年7月25日,两位老人向云霄县法院起诉,要求女儿小琴(化名)、女婿小伟(化名)支付赡养费每月1000元及经常回家探望。

不接电话的女儿

说住得远没时间探望

云霄法院城郊庭的郑鸿伟法官接手该案后,也无法联系到俩被告。

9月17日,法官驱车30多公里,上山寻找,终于找到小琴。对于不接电话的理由,小琴的解释是:父母应该没什么事,就不接电话;而因担心父母用其他人手机打,干脆陌生号码都不接。

小琴说,丈夫受雇砍树常年不在家,她要操持家务及照顾年幼的女儿,加上和父母容易争吵,而且住得远,她很少有时间回去探望父母。

小琴表示不知道父母曾这样寻找自己,她也向法官表示认识到了错误。

当天,在征得小琴的同意后,法官将其带到父母家,以解老人思女之苦。

法官介入调解

女儿愿意每月三次探望父母

见面后,一家三口泪流满面,法官把握调解时机,开始做双方的思想工作。

法官说,女婿小伟没有法律上的义务来赡养和探望两原告,因此两原告撤回了对女婿的起诉。

经过调解,小琴当场表示自愿每月三次探望父母,父母也原谅了女儿,并放弃要求支付赡养费的诉讼请求,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

编后语

别让孝心被法律捆绑

今年7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了分居子女赡养及探望老人的义务,“常回家看看”被赋予了法律上的意义。“孝心”入法,让人唏嘘不已,其背后是许多空巢老人孤独无依的辛酸。

在云霄调解的首个“常回家看看”案件里,两位老人什么都可以不要,只是希望老了,有女儿陪在身边。因为思女心切,他们甚至做出了看似不合常理的举动,想来都让人心疼。

正如办案法官郑鸿伟所说,是法律捆绑了孝心,这才有了大团圆的结局。案件虽是调解,但也有法律文书,如果女儿拒不履行,原告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如还不执行,则子女就构成拒不履行判决裁定罪,或遗弃罪,构成犯罪……

法律保障了老人得到儿女探望的权利,但是,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孝心”别被法律捆绑,更希望看到,“常回家看看”成为子女发自内心的一种行动。

无论距离多么遥远,无论工作生活多么忙碌,常回家,去看看父母,别爱得太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