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楠木
提起传统文化,很多人都会感叹: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况且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作为文化主体保留至今,所以这份“遗产”更显珍贵,更受世人瞻仰。古典家具,作为传承中国文化的载体,就越发被人喜爱,也掀起一股收藏热潮。据称在国内艺术收藏界,红木家具、瓷器和书画并称为“藏界三宝”,尤其是明清古典家具,更是拥有规模庞大的收藏群体。但近期随着金丝楠木的“曝光率”不断提升,红木家具的收藏地位似乎被撼动,一场关于红木还是金丝楠木更具收藏价值的争论也由此展开。 争议背景:
去年 ,CCTV-9播出《中国文化遗产:金丝楠木》,让在民间销声匿迹多年的金丝楠木“重现江湖”;5月,CCTV-4在《国宝档案》栏目连续两天播出《寻找桢楠王》,把富有传奇色彩的金丝楠和桢楠联系起来,自此,各大媒体开始争相报道;11月,某中央媒体的电视栏目再度推出三期“金丝楠”专题报道,宣称金丝楠木资源稀缺,价值连城,本身就是文物。一时间,金丝楠木“霸气外露”。年末,求料者大量涌入楠木产地四川,一股“淘金热”的新闻被爆出,此后“拆房卖房料”、“2000万赌木”等说法也随之而出,市场的金丝楠木价格几乎是一月一价,精品金丝楠家具甚至价格动辄上千万!
红木市场在媒体中又是如何呢?
“红木价格暴跌”的标题再次出现在许多媒体上;某中央媒体电视栏目推出三期金丝楠后,紧接着推出三期“红木市场调查”报道,在这组节目中,越南黄花梨从每吨200万元下跌到每吨140万元;老挝酸枝木从每吨20万元降至15万元;红木材料价格整体都下跌15%至20%;而红木家具市场更为凄惨,商家撤资抛售,打折甩卖……
报道内容反差如此之大,给市场带来的效应会如何呢?从金丝楠市场热闹而红木市场萧条、各大展会上金丝楠木大量增多等现象中,或许已可见一斑。在商战中,存在超越市场竞争本身限度的战争,即大造舆论外加资本炒作,红木和金丝楠的价值争议是否也缘于此?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邓雪松说:“金丝楠的宣传中广泛存在‘偷换概念’、‘歪曲事实’等现象,红木市场调查数据也完全背离真实的木材行情走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抬高金丝楠身价,同时贬低紫檀黄花梨及红木家具行业。”梦回古典家具,明清时期的繁华如昨,人们忘不了的还是它的经典;回看当世,人们愿再续造就它经典、耀眼的光芒,赋予其新时代的生命力。不管是用红木还是金丝楠做家具,都只为典藏圣品,世代珍藏,这样才能凸显出收藏的意义。
该贴已经同步到 城市的邂逅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