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家具发展的影响,文人在家具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和地位。 乍看起来,家具与文人似乎是不相及的。在中国,几千年来都是以儒家思想为统领,历来重文轻技,尤其是木工、家具方面的技艺,被视为“梓人”“工匠”,而难登文化历史的大雅之堂。有关木工、家具方面的记载和专著,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我们在史料中见到的汉代木工匠师胡宽、丁缓,李菊,唐代之毛顺,明代之徐呆、蒯义、蒯刚、蔡信等,但也只能见其名,不见其事。汉代刘熙虽然写下了一本《释名》,其中确有《释床帐》的记载,但也不过三言两语而已。宋代的喻皓,身为都料匠之职,工巧盖世,著有《木经》三卷,被世人称之谓“宋三百年一人耳”,然而《木经》早毁,令人无缘得见。元代的薛景石有《梓人遗制》,笔者屡寻未得。现在仅见《燕几图》、《蝶几图》、《鲁班经》、《三才图会》、《闲情偶寄》等寥寥几部。当然,很可能还有存世之作,由于笔者的学疏,只有深深为憾了。 在中国,“学而优则仕”的几千年里,木工专著可说是很少,论及家具与文人的关系,似乎更是不可思议了。然而,历史的事实绝非如此。今天,当我们深入到中华文化艺术的历史宝库之中;当我们将零散的历史资料穿缀起来,潜心探索中国家具发展的历史及其文化内涵的时候,就会发现:中国的历代文人,对于木工家具是情有独钟的。中国的历代文人,对于家具的发展,曾付出过智慧与才能,做出过创造性的非凡贡献,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可以说,在中国家具发展的历史中,文人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永泰便民网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