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永泰便民网

永泰这个小山村竟传承了千年的诗风!而先人定居于此只因一个梦……

[复制链接]
查看: 26624|回复: 0
发表于 2016-10-29 10: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这么一个小村庄,位于大山深处,海拔虽只有560米,但自然环境极天造之高妙,七十二峰环绕,成内外双重屏障——外障象狮捍门,内屏龟蛇扼口,左旗右鼓,九狮环抱。
这个村庄,就是永泰县白云乡白云村。
640.webp (5).jpg
白云底下是君乡(张培奋 摄)

村名“白云”,当然跟白云有关。相传,黄氏先祖到姬岩祈梦,得神仙语之:“白云底下是君乡。”次晨果见有白云缭绕,青山环抱中,一片盆地遗世独立,先祖当即决定迁居此地。

640.webp (6).jpg
白云底下是君乡(张培奋 摄)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诗书传家的淳朴家风,造就了此后数百年黄氏一脉文运昌盛,名人辈出。后世统计,仅明天启年之后至晚清,黄家就出了7个进士、22个举人,贡生、秀才等百余人,黄氏先贤有诗文集传世的就有25人,其中有50多部被收录民国七年出版的《永泰县志》中,有许多部收藏于省图书馆特藏部。


今天,黄氏后人立志复兴白云文化,让子孙后代重拾先祖文化瑰宝,以祈“诗风再盛文运重昌”!


香草名家世业传

640.webp (7).jpg
白云黄氏宗祠(张培奋 摄)

清顺治三年(1646年),一场浩劫降临。


那年12月,邑寇赵子章攻进白云。永泰《旧县志·大事记》载:“贼盘踞四月,饱其所欲,乃尽焚庐舍而去。”


这是怎样惨烈的景象啊!整个山村,除半座祠堂残存外,仅余焦土一片。


康熙十九年(1680年),黄璂回到阔别多年的故里,忆起当年那场浩劫,写下“萋萋草树焚如屋,一夜空山泣鬼神”的诗句,凄凉与悲愤,充盈胸臆间!


就在这满目凄凉中,一阵悦耳的读书声传来,又惊又喜的黄璂笔锋一转,写道:“最喜吾家爱耕读,覆巢重垒旧书声。”


琅琅书声中,他看到了家风重振的希望!

640.webp (8).jpg
黄任著作典籍

旧时,黄氏家族有个不成文的传统,族中六成人耕种、四成人读书。但在农忙时,读书人必须参加耕种;农闲时,种田人也必须去读书。


黄氏家族家家都要供奉孔圣人,一日三餐前,家人须恭敬诵读儒家经典,或《三字经》《千字文》等启蒙典籍。


正因此,黄氏族人中“不辨四声者无一家”,家家有人识平仄韵律,许多人会吟诗作对。


也因此,黄家世代文人、名人辈出。后世统计,仅明天启年之后至晚清,黄家就出了7个进士、22个举人,贡生、秀才等百余人,黄氏先贤有诗文集传世的就有25人,其中有50多部被收录民国七年出版的《永泰县志》中,有许多部收藏于省图书馆特藏部。


百余牌匾今安在

640.webp (9).jpg
挂满牌匾的黄氏宗祠内景,画面最前横梁上方可见被摘下焚毁的原挂牌匾的底座(黄以注 摄)

多年之后,又一场浩劫——文化大革命,来了!


那是一场比兵火之灾更可怕的浩劫。回忆起当年的疯狂,年近八旬的黄修朗老先生不禁叹道:“那真是灭顶之灾啊!”


运动开始时,老先生还在中学教书。他家里留下不少典籍,酷爱读书的他还购买、搜罗了不少书籍,其中不乏珍贵的古籍珍本。“破四旧”风起,公社干部找上门,要他交出那些书籍,否则开除公职。迫于无奈,他只能选择上缴。还有很多人也是拖着板车,把书籍、牌匾送去焚毁。

640.webp (10).jpg
鸟瞰白云村(黄以注 摄)

黄氏宗祠里,原有上百面历朝历代留下的牌匾,诸如“文魁”“亚魁”“进士”等,每一面,都记载了家族的荣光。然而,一夜之间,这些牌匾就被统统摘下,付之一炬!


被毁的,又何止典籍、牌匾?当批林批孔风起,谁家敢供奉“孔老二”的塑像?又有谁家敢诵读他的经典?


当然,也有村民冒死私藏了一些典籍,但所存者十之无一;传承近千年的家风,也戛然而止!


白云千载梦悠悠

640.webp (11).jpg
白云村航拍图(黄以注 摄)

转眼到了2011年,由乡贤、企业家黄周发起并独资承办,被称为“姬岩峰会”的白云文化传承联谊会召开了。300余名工作在各地的黄氏后人及当地乡贤齐聚姬岩,发起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文化复兴计划”。


会后,一位事业有成的企业家黄修涵,放弃了已做得风生水起的房地产事业,回到家乡实践“文化复兴”大业。他先是创办了“白云人家博物馆”,又陆续投巨资办起了花海公园、养生馆等乡村旅游项目。此外,他们还成立中国传统村落申报工作小组,筹办名人公园等。

640.webp (12).jpg
村里紫薇花盛开时的美景(黄以注 摄)

谈到“文化复兴计划”的目标,饱读诗书的黄修朗老校长这样说:“希望孩子们都能写格律诗!”为此,他花了不少时间编撰《声律启蒙》等开蒙律诗书籍;书画家、摄影家黄以注在完成编辑出版5本《麟峰黄氏艺文丛书》后,重点关注的是麟峰书院的建设,以及古民居、古建筑的保护等;搞实业的黄修涵目标更宏大,他在自撰的《姬岩归梦》中写道:“大山的儿子,自当传承先人未竟的事业,把家山建成美丽的文化之村、养生之村、紫薇之村!”

当年先祖姬岩一梦,梦来黄氏近千年文运昌盛;期待今天黄氏后人的梦想,也能够一一实现!

640.webp (13).jpg
白云水库(黄以注 摄)
白云黄氏部分名人小传

640.webp (14).jpg
640.webp (15).jpg
640.webp (16).jpg
黄文焕(1596~1664),明天启进士,入翰林院编修,晋左春坊左中允,名覆金瓯。崇祯16年(1643年)辞官归隐,其后20年间以著书立说、讲授经学为主。著有《诗经琅嬛》《秦汉文评》《楚词听直》等24部80余卷,后人尊为经学大师。

黄璂(1616~1684),明末秀才,太学生。性任侠,熟兵法,清初投军,官广东肇罗兵备道(从四品),一载余辞官,以吟诗自豪。著有《西江日谱》《姬山集》《岱游草》等。
640.webp (17).jpg

黄任(1682~1768),字莘田,晚号十砚翁,康熙朝举人。因屡试不第,后经礼部铨选任知县。后罢官,住福州城内光禄坊早题巷,取名“香草斋”。诗工七绝,书擅草隶,著作甚丰,有《秋江集》《香草斋文集》《消夏录》诗话、《鼓山志》《十砚轩随笔》等。他还是著名的“光禄派”的代表人物,袁枚、沈德潜等文学大家都对他推崇备至。传乾隆帝曾言:“福建无宝,唯黄莘田诗字为好。”



来源:福州日报
记者 赵金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