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建造师考察嵩口传统街区 福州12月1日,高耸的风火墙、精致的木雕构件、精致的鹅卵石路面……福州嵩口镇古民居的墙垣片瓦都引起各国建造师的极大兴趣。30日,在福州参加中日韩建筑师组织交流会的数十名中外建筑师走进具有近千年历史的福州嵩口古镇,实地考察当地历史古镇和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 制度创新还原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风貌 嵩口镇位于福建省永泰县西南部的群山中,三面环水,是福州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记者随中日韩三国建筑师参观团参观了鹤形路、拔魁厝、耀秋厝、古榕广场、古渡口、民俗博物馆、直街、横街、米粉街等地,但见游客一拨又一拨地徜徉在古色古香的街区,两进或三进的古民居成片相邻,斑驳风化的土墙、风火墙与屋顶的灰瓦、雕饰古朴的内屋木墙,展露着精湛的建造技艺和古镇往日的繁华。 村民告诉记者,整个嵩口镇有古民居160多座,这些在镇区就有60多座,大多为明清时期建造。据了解,2014年来,嵩口镇共投入资金8700多万元,组织实施了32个关键节点改造和建设工程,引入台湾文创团队,对古镇进行保护性开发,在设计阶段就挨家挨户与居民交换意见,对每栋建筑、每个角落的古构件一一编号,防止“偷梁换柱”,进行“针灸式改造”。记者看到,张元干祠堂、道南书院、德星楼、府后路、古渡口、千年墟市等重点人文景观已经修葺一新,初步呈现了“自然衣、传统魂、现代骨”的历史文化街区风貌。
传统特色手工技艺在嵩口得意保存。图为村民在在古街晾制线面 据参加活动的福建省宜居环境建设指挥部专家介绍,近年来,“保护古镇、复兴乡村”已引起中央领导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2011年,嵩口镇研究制定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嵩口)保护和发展规划》并得到福建省政府批复通过,开始了福建省首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制度创新实践。根据这一规划,嵩口镇不搞大拆大建,立足原貌整体,将全镇划分为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环境协调区三个保护层次,其中,核心保护区除新建、扩建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外,其余新建、扩建活动一律禁止。在保护古民居古建筑等基础上,通过古民居古建筑修缮、传统特色文化挖掘、乡村旅游业态培育、环境综合整治等措施,让人住在镇上、留在村里,实现古镇建设与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现实生活、发展需要的和谐统一,解决偏远山区在城镇化发展中常出现的“村落空壳化、产业空心化、资源闲置化”问题。 基本恢复古貌的古街。 “对乡村古民居进行保护建设十分有意义。”来自日本建筑士会连合会的建造师樱井泰行参观注月楼时兴趣盎然地表示。这座碉楼式的二层土木建筑,集居住、防御、藏书等多种功能与一体,融合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进行营造,引发了各国建造师在营造技术之外的更多玄妙思考。 同样的玄妙景观在鹤形路、“阴阳鱼”地面等处比比皆是,展示了这座历史古镇及传统村落丰富的文化底蕴。据了解,福建省现有的929个乡镇、14438个村庄中,共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42个,位居全国第二位,中国传统村落125个,位居全国第六位。各地不同程度保存着大量历史古镇和传统村落传统民居风貌,丰富的传统建筑艺术和传统民俗民风,承载着浓浓的“乡愁”。 嵩口传统民居一角。 保护历史古镇和传统村落让群众共享实惠 在当天举行的讨论会议上,中日韩三国建筑师针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工作进行讨论,多名专家还对实现群众共享实惠的“嵩口模式”进行点赞。 清澈的大樟溪上游来自德化县,绕过嵩口镇区直下福州入海。据介绍,当年德化“中国白”产品就是运抵此处进入海上丝绸之路的,当年郑和在福州沿海修造船只所用大型木料也是来自嵩口……为了“活化”诸多静态沉寂的文化遗产,嵩口镇在保护开发时,对历史街区、传统民居建筑群只作局部微干预、结构不破坏,力求原汁原味、以存纯真古色。记者在修复完工的直街、横街、米粉街等处看到,米粉店、酿坊、布点等传统商铺和手工作坊林立,一派繁华的商业古街风貌。附近的古民居、古院落土墙黑瓦,一些钢筋混凝土建筑都进行了色调调和、加挂骑楼、绿化遮掩等处理,与其他建筑古朴风韵协调,嵩口古码头附近的天后官、关帝庙、石砌古街等都修葺完成,古码头官渡、私渡等昔日繁荣场景重现眼前,俨然沿海一带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景观。 外国建造师参观嵩口传统民俗博物馆。 记者在在嵩口民俗博物馆看到,各色竹编、藤编、传统农具、木器、瓦罐五花八门,一应俱全。这些古器具如今也成了“创意产品”,大多可以在当地商铺找到,依托古镇景观改造的完成,一些木匠、瓦匠、糖人、泥塑等濒临失传的传统工艺品店在街区复活,同时,一批由年轻人经营的创意咖啡屋、书吧、茶歇点、工艺品店、导游服务点也应运而生。“一米格子餐厅”服务员告诉记者,那些经营新业态的年轻人大多是受古街区保护建设成功吸而引回乡创业的,人数呈不断增多的趋势。 嵩口民居的风火墙。 据了解,当初不少村民对这些古建筑、古民居、古商铺的开发前景半信半疑,积极性不高。为了加快古镇保护开发建设,嵩口镇政府决定投入启动资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采取租赁、托管、补助等方式,引导群众将古民居和古商铺出租、托管给政府,或者自主修缮,把古迹的潜在价值变成了显现效益,与此同时,当地成立古民居管理理事组织、完善村规民约等,让群众自我约束、共同管理,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实现“共建、共管、共享”,把特色文化、传统工艺、优势农产品转化为增收的资源,让群众在古镇保护开发中获得实惠,2016年8月,嵩口镇跻身“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行列。据统计,今年中秋、国庆“两节”期间,嵩口旅游人数达3.6万人次,同比增长近10倍。
|